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务公告 > 通识教育 > 正文
博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组织我校教师参加经典研读共同体第三期(2024年度)经典研读学习的通知
2024-04-30 11:24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各二级单位、各位老师

为更好地促进我校通识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我校教师深入研读经典著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现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三期(2024年度)经典研读学习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学习背景及目标

本活动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此次为第三期经典研读学习活动。经典研读活动旨在教育者自我教育,组织一批高校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系统研读经典著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精神,汲取经典力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增强课程思政能力。

我校于2022年5月受邀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教师,融入课程,着力培养有中国底蕴时代新人”课题组,成为25+高校共同体之一,鼓励我校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

二、报名对象

    在校一线教师或行政管理者均可报名。

三、学习时间

     本次经典研读活动拟于20245月20日小满日启动,学习活动将持续20周,10结束。

四、学习内容

本次学习内容为《道德经》和《诗经》。

五、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包括个人研读、导学先学、主题研讨自主研学等多种方式。

(一)个人研读:学员按照指定学习内容进行经典原文阅读相关学习版本不作统一要求,共同体单位或者学习者可自行购买。如需推荐,可参考《讲给大家的诗经》,李山著,东方出版社;《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楼宇烈较释,中华书局。

(二)导学先学:课题组将在若干学习关键节点安排相关主题课程(即导学先学课程),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分享,以月为单元陆续公布。导学先学课程仍然在优学院平台上开展。优学院网页端www.ulearning.cn 客户端优学院2.0APP

(三)主题研讨:原则上每周进行一次主题研讨,主题研讨由共同体成员单位轮流负责组织。主题研讨的时间和地点、方式会提前一周公布。

(四)自主研学:每个协作共同体单位10人以上即可自动形成一个小组,不足10人可以与其他单位合并形成小组。每个小组要指定组长和副组长,课题组给每组配备联络专员在活动期间,各共同体小组自主开展各类经典研读活动,并以案例形式对外推广。

六、学习要求

本次活动坚持经典学习与学思感悟相结合,专家引领、同伴砥砺与自学体悟相结合,具体学习任务以及考核如下:

(一)个人研读学员在一周内要求有四天进行经典原文阅读,每次阅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鼓励养成每天阅读经典原文习惯。

(二)学习心得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在优学院平台上提交学习心得总体上每天每组心得不少于4篇每提交一篇心得计10分每人每周心得总分不超过40分;鼓励养成每天读原文,写心得良好学习习惯。

(三)导学先学学员在优学院平台上要及时收看收听导学先学课程。一次计10

(四)主题研讨:学员在优学院平台上要积极参与主题研讨学习期间每人至少参与2次主题发言。鼓励多多参与,每发言一次计10分;打卡参与,不发言一次计2分。

(五)学习总结:学习结束后,每位学员需要在优学院平台上提交一份题性的学习心得或者论文字数在1000-5000字之间为宜。提交作业计50分。

(六)以上学习均由学习者本人如实完成,计分均以优学院平台统计为准小组每周统计一次,并在小组群内公布;学习结束按照每人所得积分换算为具体学时。

(七)学校将本次学员学习情况纳入年度继续教育学分学时。

七、成绩评定

参加经典研读学习活动的学员,须按要求完成各形式的活动,经组委会考核,视情况颁发合格证书、优秀证书,具体考核指标如下:

(一)颁发合格证书条件:

1、提交作业一篇(1000字以上)(截止到1117日24点)

2、参与至少5场(含5场)导学先学听课并签到(至少满足签到5次)

3、至少提交心得8篇(含8篇)以上(单日提交多条的,仅按一条统计)

4、参与至少5场(含5场)主题讨论并签到(至少满足签到5次)

以上四项考核中,达标3项即可获得合格证书

(二)颁发优秀证书条件:

满足合格证书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先导先学、主题讨论、大会交流时做过重点发言/主持

(三)年度继续教育学时选修科目学时认定:

凡是积极参与该活动并最终获取合格结业证书的老师,其学习课时将被认定为完成继续教育学时选修科目18学时。

、报名事宜

有兴趣的老师请在5月9日17:00前联系吴秋诗老师(13527707824)。



教务部(招生办公室)、人力资源部

2024年4月30日

 附件:《第三期经典研读学习预安排表》.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博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招生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1099
粤ICP备05008829号